从2021年产值来看,光通信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约2200亿元,其中光纤光缆产值约470亿元,光器件产值约260亿元,光设备产值约760亿元。
光纤光缆行业陷入困境,寻求突破
中国拥有150多家光纤光缆企业,规上企业40家,龙头企业5家。光纤产能近4亿芯公里,光缆产能折合3.5亿芯公里。长飞、亨通、烽火、中天、富通5家龙头企业,占据全球份额40%。其中具有光棒生产能力的企业20多家,规划光棒产能超过2万吨,折合光纤6.6亿芯公里,超过全球5亿芯公里的总需求量。
产能的快速增长,加上近年来需求不振,导致光纤价格迅速跳水,从2018年的65元/芯公里,跳水到2021年的19元/芯公里,甚至低至18元的破成本价。目前光纤价格尚无回升趋势,量价齐降的局面已经让行业失去了往日风采,没有利润空间甚至巨亏的情况下,产品质量有否保证成了突出问题,对光传输网将带来不利影响。
光纤光缆行业已经严重“内卷”。报告给出的数据与此前的统计类似,2021年多数光纤光缆企业的光通信业务营收出现同比下滑,仅有2家实现了同比增长。而从业务毛利率看,仅有1家实现微增,且是建立在较低的毛利率水平之上,微增后也只是排名倒数第二。
面对这种情况,光纤光缆企业都在努力“御寒”,一些能力较强的企业,转型船用光纤、保偏光纤、抗辐射光纤、耐高温光纤、医用光纤等高价值的特种光纤,以及开发一些新品种,例如多芯光纤。再就是引入智能化生产,打造无人车间,降低成本。此外,部分光纤光缆企业开始向光器件、光模块、宽带接入、光传感、量子通信等领域进军,向多元化发展。
光器件:四面受敌,建议重组
中国拥有大量的光器件企业,但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,自主研发和投入实力比较弱,产品也比较单一,主要是中低端,以封装业务为主,所以普遍收入都不太高。光器件最主要的成本是芯片,芯片占成本的66%,其中光芯片占51%,这是技术制高点。国内的芯片能力相对比较薄弱,高端光电芯片基本依赖进口。
从企业来看,中国已有4家光器件企业的规模冲进全球TOP10,光迅科技、旭创科技、海信宽带和昂纳光通信,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2%。这是不小的进步,但相比起来,美国博通公司一家,就占据11.24%的份额。
光器件企业面临多重困难形势,一是国外光器件巨头强强合并,占据高端市场;二是光纤光缆企业为了御寒,也涉足光模块;三是光设备企业也在做光模块。实力不强的光器件企业,受到四面围攻。而且光器件企业缺乏原创性的创新,做得好一点就容易接到国外的律师函。
最后是工艺问题,以及到根本上的人才问题。光器件制造除了技术突破,工艺也是核心竞争力,国内培养工艺人才方面比较欠缺,且流动频繁,对企业构成了很大挑战。毛谦认为,光器件行业应该完善产业布局,进行产业重组,集中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,扩大产业规模和实力。
光设备:很强大,存短板
相比光纤光缆和光器件,中国光设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强。光传输设备企业约200家,规模以上120家,其中华为、中兴、烽火分别以24.6%、13.5%、6.5%的份额,居于全球光网络市场的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五名,三家总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一半。
不仅规模大,而且实力强,中国光传输设备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,以及产品的技术水平、功能、性能、可靠性、安全性等,都是国际一流的存在。同时,作为光通信系统的关键单元,光传输设备行业进入门槛正在不断提高,市场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靠拢,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将日益增大。
光设备行业面临的挑战,在于存在很多短板。例如仿真工具还依赖国外;SMT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也依赖国外;测试仪表基本上依赖进口,连高端的元器件如电阻、电容也要进口。更核心的问题是ASIC芯片,主流厂商虽然都有自己的芯片设计部门,但流片还是依靠国外。既使是设计环节本身,设计环境比如设计工具软件、高端工作站、操作系统等也基本依赖国外。
光纤熔接机
相关知识